1:正心就是使心端正而无偏邪。〔大学〕对正心的解释是:「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身有所忿懥」的「身」朱子认为应依程颐说作「心」。但照〔礼记.礼运〕中所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看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并非来自于心〔大学〕原文的「身」字便不必改是这些情绪作用不应任其影响到心所以正心之道就在于避免受情绪影响。印证〔中庸〕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的中节即是使之不失其和用来解释此处的正心可能更为妥当。
朱子认为「忿懥」等情绪都是人心所不能没有的作用但如果一不省察便会顺着情绪的冲动使心失其正常的作用所以必须于情的发用时省察以存其心。王阳明对正心的解释则认为是好善恶恶而不着一分意思、自然而然之意。阳明说:「为学工夫有深浅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恶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监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阳明认为诚意的工夫虽是要为善去恶但亦须体会心体并不是有意地为善去恶的。若一意地想着去好善恶恶便有所偏。故须在好善恶恶时体会心体廓然、自然之境。此即王阳明所说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之意。能体会心体原是自然无善念恶念不是有意去好去恶才会使好善恶恶表现得合理。王阳明的弟子王畿便据此而言先天的正心工夫即要顿时悟入心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境界。
王阳明所说的正心之义虽未必合于〔大学〕原义但亦有其理路实则就〔大学〕原文解释应该是指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足以牵动人心或者伤害自已或者趋向所偏之物换句话说即是在受情绪主宰之下心失去了理性作用印证后文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便是阻塞了知觉心灵不再能发挥原有的功能故而正心的主要工作即是保持平静的理智抑制情绪冲动。
1:使人心归向正道。语本《礼记.大学》。
诚意正心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步。
1:语本《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使人心归向于正为大学八条目之一。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公正无私的心。《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什么意思?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什么? 东数西算是什么意思? 银行周五上班吗? K型经济复苏什么意思? 电商平台禁止二选一是什么意思? 锦程消费金融怎么加盟? 美联储议息会议是什么? 结算备付金是什么账户? 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