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所提出的重要学说之一。据阳明弟子钱绪山说:阳明先生居贵阳时首先教学生的是「知行合一之说」。据〔王文成公全书·年谱〕明武宗正德三年阳明三十七岁至贵州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知圣人之道本性自足不应求理于事物。次年因提学副使席书问学开始论知行合一之说。席书大有所悟于是聘请阳明主讲贵阳书院。
后来阳明弟子徐爱不明知行合一之说曾请阳明教诲此段问答见〔传习录上卷〕。
阳明有鉴于世儒为学先求知后求行以至终身不行终身所知也不切故倡知行合一之说正是对症下药其立言宗旨乃是劝人力行。若知得宗旨时即使说知、行为两个也不妨其实只是一个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一般人把知行分作两个有一念不善认为是「知」不是「行」便不去禁止。因此阳明特别指出知行合一要人明白一念不善便是「行」了进而把不善的念头克除。
知、行可以分别来说。虽有分别并非有先后乃是合一并进。〔大学〕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阳明说:「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阳明以意念即是行为的开始好恶是意念即属于行。知好色的知与好好色的意虽可以分别说但却是同时发生所以是合一并进的。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如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行是一件事的两面说。行的明觉精察便是知;知的其切笃实便是行原来只是一个工夫。
如称某人知孝必是他已能行孝才称他知孝并非他只晓得说孝就可称知孝。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去做全不思考省察只是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才行得对。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思索全不着实躬行只是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个行方才知得真。所以知行分开说是补偏救 的说法。事实上知行是由两面说一个工夫。
如孝而不能行孝此是被私意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如无私意隔断知孝必能行孝。而世儒于心外求理以为穷理格物不包含行所以知行分为两截支离决裂圣学不彰。去除私意即知即行就是致良知。可见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与心即理、致良知说可以互证。
1: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同为一事如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若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学说是一位思想家、实行家。
1: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1:修订本参考资料: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什么意思?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什么? 东数西算是什么意思? 银行周五上班吗? K型经济复苏什么意思? 电商平台禁止二选一是什么意思? 锦程消费金融怎么加盟? 美联储议息会议是什么? 结算备付金是什么账户? 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