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性主义原有三义:一是认为凡经宗教而非以理性说明的均应排除;二是认为理性是知识的独立来源与感觉不同有最高的权威;三是在哲学领域中探讨某些基本概念用演绎法导引出哲学的其他内容。在这一方面首先是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1650)说明了方法继之为斯宾诺莎(B. Spinoza 1632~1677)及莱布尼兹(Gottfried W. Leibniz 1646~1716)后由吴尔夫(Baron Christian von Wolff 1679~1754)详加说明而定形。
笛卡尔强调思维的方法以清楚明白为真理的指标。以为应用数学方法无论是原本的或是导引出的真理可以达到某些真理或科学的终点。由是认为理性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人的心灵具有天生的认知能力能主动摄取知识而非被动吸收因之知识须靠理性的天生能力获得而不能从感官经验得到。理性主义不仅主张人先天的理性更预设天生观念(innate idea)即所谓的认识法则;因此理性主义者强调人的理性天生的认知法则并认为天生的认识能力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因其具普遍性所以可应用于所有存在的事物;因其具必然性所以可以找到绝对的真理。总之理性主义认为如果人能善用理性就能获致真的和对的知识;运用理性可洞察事物的真象而不致受到瞬息万变、含混不清的感官经验所蒙蔽。由理性而得的知识是永恒不变的而由感官得到的经验则是变动不居的。
理性主义虽然承认人的心灵是由认知、情感及意志所构成不过认知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情感及意志系受认知所控制亦为认知的结果。因此理性主义认为要透过抽象思考及演绎推理的认知能力来获得真实的知识。能充分运用理性的人就是理想的人而一群理性的人结合的社会就是理性的社会;也就是说由理性指导的个人其行动目的和方法也合乎理性的目的和手段如是便可达成美好的生活。基于此种观点理性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即是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发挥先天的理性教育活动就是由理性规划的活动俾益于实践理性的生活。
理性主义应用于神学问题的探讨则以人的理性为标准去判断信仰及启示而不承认超过理性的任何奥秘特质因而形成所谓神学理性主义(Theological Rationalism)。理性主义在伦理学的探讨上忽视人心灵中感情与意志而重视理性的认知因此认为人的道德态度系由认知及对善的知识所决定而形成所谓的伦理理性主义(Ethical Rationalism)。
总之理性主义仅重视心灵中理性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从经验中探求知识的真实性。
1:一种哲学思想盛行于欧洲大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反对权威主张凡事要用理性来判断而此种能力是天生的并非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比诺莎、德国的莱布尼兹。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什么意思?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什么? 东数西算是什么意思? 银行周五上班吗? K型经济复苏什么意思? 电商平台禁止二选一是什么意思? 锦程消费金融怎么加盟? 美联储议息会议是什么? 结算备付金是什么账户? 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