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师是学校中兼负教诲与训导双重责任的教师。由于教育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良好习惯的养成、品格的培养等因此常有「经师」、「人师」之分而一位成功的教师必须既是经师同时也是人师。事实上导师除了当人师在学术上仍负有统合各科予学生一个完整的学术内容并以之辅导学生的学习尤其在今日学科分化日细更需要人来统整但也因此更难觅得适当的导师人选。
我国各级学校都实施导师制度由于小学采包班制级任老师即为导师且任教绝大部分的科目。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年纪较小对导师的倚赖和认同较高可算是导师制度实施较成功者。中等学校以上由于分科日细一方面每一位老师由于专长的限制只能任教某一班一个科目任何人担任导师与学生相处的机会都相当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次级文化的形成导师也往往不再是学生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在学生的求助对象中导师的地位往往低于其同侪团体。以上的主、客观因素使得导师制度在中等以上学校较不易发挥可是就教育机关而言仍有必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和统整以达成教育的目标。
导师的职责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对学生之个别辅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行为、品德等各方面都负有辅导的责任尤其当学生行为有偏差时更要配合学校人员来分摊导师的部分工作。
2.全班之团体辅导: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之竞赛或各种团体活动目的在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群性这些活动大都由导师来指导。另一方面导师也可举办各种团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群性的发展。
3.导师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家长与学校都负有教育的职责而两者之协调与配合可使教育方式具一致性如此学生才不会无所适从。尤其当学生产生问题时更需导师与家长配合来解决。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导师的责任是无限的相当繁重。在导师制度的实行上原先认为这是每位教师分内的义务职担任导师者除了减少上课时数只给予象徵性的导师费但由于导师工作繁琐人人视为畏途以争取担任「科任老师」为尚许多学校因而采轮流的方式来解决此一问题。教育机关也视此一问题已逐年提升导师费以提高教师们担任导师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希望导师制度能落实。
1:指导学生研究学术及担负训育责任的老师。
在一年的导师任内他和班上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指导学生研究学术及担负训育责任的老师。如:「在一年的导师任内他和班上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佛教用语:(1) 指引导众生去迷就正的人为导师。《新名词训纂.学属.导师》引《佛报恩经》:「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涅盘经使得无为长乐故。」(2) 指僧伽中的上座。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什么意思?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什么? 东数西算是什么意思? 银行周五上班吗? K型经济复苏什么意思? 电商平台禁止二选一是什么意思? 锦程消费金融怎么加盟? 美联储议息会议是什么? 结算备付金是什么账户? 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