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雄字子云四川成都人;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卒于王莽天凤五年。扬雄年少时即非常好学不学章句训诂而钻研哲理;他的思想杂揉儒道二家。曾说:「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又说:「老子之言道德也吾有取焉;其槌提仁义灭绝礼乐吾无取焉。」其伦理观本诸于儒家而本体论则本诸于道家。着作包括[太玄]、[法言]、[方言]及[扬子云集]等。他自比[太玄]为道家的[道德经]又自比[法言]是儒家的[论语]。
人性论方面扬雄主张「善恶混」认为人的本性有好的也有坏的像爱群、好奇、求食等是好的本性而自私、妒忌、好斗等则是坏的本性。无论好的与坏的本性都是与生俱来的而教育的功能就是防止恶性陶养善性。所以他说:「学者所以修其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
由于扬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恶混教育目的就是要防止恶性陶养善性;其所主张教育的方法包括:
1.努力实践:因为恶性受不良的社会引诱而恶性的发展往往比善性还快因此要为善人需要加倍努力故主张「君子强学而力行」;其中「强学」与「力行」便是指努力实践的意思。
2.取法良师:他认为良师的教导除了在学问上可以有传道解惑之益而且在品性上有潜移默化之功所以他说:「一卷之书必立之于师。」又说:「务学不如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见扬雄肯定教育正向的功能;他并且认为只要肯用心教育便能成功因而说:「睎骥之马亦骥之乘也;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又说:「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是获飨也。」
3.务实不虚:扬雄主张实学对于专讲虚声而不务实际的学者非常厌恶。曾说:「或曰:『有人焉云姓孔氏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即表现出对于虚学而不务实际的冷嘲热讽。
4.学习步骤:在这方面扬雄主张:「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依扬雄的看法必须要将学习的材料加以整理;并且应经过思考的功夫以便能去芜存菁;还要与同学彼此切磋观摩;而能善用奖励的方法有始有终的学习才能学得好。而读书要读得多才有助于取舍要精以利触类旁通。
5.一以贯之:由于学说纷纭不易获得真理因此要寻出条理以综贯纷繁复杂的事务。扬雄说:「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将谁使正之?』曰:『万物纷错则县诸天;众言混乱则折诸圣。』或曰:『恶睹乎圣而折诸?』曰:『在则人亡则书其统一也。』」又说:「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可见其与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颇多近似。
6.学习态度:扬雄认为:「君子不动动斯得矣有意哉?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无意而至者也。』」他所说的「有意」是指学习者在心理上有接受学习的意愿;「无意」是指学习者在心理上没有接受学习的意愿。认为有学习的意愿学习才能获益而没有意愿则无法获益。这种说法与近代学习心理不谋而合。
1:人名。字子云本作杨雄西汉成都人。其人口吃而博学深思少喜作赋多仿司马相如后薄之而不为于是作《太玄》以拟《易》作《法言》以拟《论语》仿《仓颉篇》作《训纂》仿《虞箴》作《州箴》。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什么意思?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什么? 东数西算是什么意思? 银行周五上班吗? K型经济复苏什么意思? 电商平台禁止二选一是什么意思? 锦程消费金融怎么加盟? 美联储议息会议是什么? 结算备付金是什么账户? 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是真的吗?